十一架无人机空投救生圈,北京房山防洪演练测试“空地一体救援”
7月25日,架无救生京房救援房山区在崇青水库举行洪涝灾害防御专项演练 ,人机水务、空投公安、圈北驻区部队、山防试空卫生 、洪演交通、练测消防及25个乡镇街道共600余人参与 。地体演练现场,架无救生京房救援启用无人机、人机冲锋舟、空投救护车 、圈北大型排水单元等多台设备 ,山防试空展示多种险情的洪演现场处置情况。
房山区水务局二级调研员孙佳磊说:“防洪工作事关首都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练测容不得一点侥幸心理,此次专项演练的目的就是提高我区抗洪抢险的实战能力,提升群众防灾避险意识,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
房山区举行洪涝灾害防御专项演练,图为水上演练救援落水群众 。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包含六大类险情的综合演练
据水文气象预测,今年主汛期北京的西南地区降雨较往年偏多二至四成。以2023年北京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并进行洪水调度的场景模拟,本次演练采用实地演练的方式,就山洪灾害群众避险转移 、河道水利工程调度、下凹桥区应急排水 、永定河房山段堤防管涌险情抢险、小清河分洪区铁路应急扒口和小清河分洪区被困群众救援六个模拟项目进行。
孙佳磊介绍 ,本次演练为房山区的综合演练 ,参与的部门与人员规模要更大更全,六个模拟项目设置,按照“雨情由小到大,险情由少到多 ,灾情由轻到重”的原则 ,所有参演人员均按照预案进行。
图为水上救援艇展示。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本次演练准备耗时一个月左右,孙佳磊说:“房山是北京市两大暴雨中心之一,历史上暴雨洪水多发频发,洪涝灾害防御十分必要 ,本次的演练要求贴近实战标准,借此检验汛情来临时的水利调度 、灾害预警 、险情处置等工作。”
在演练现场,房山区专业排水抢险队应对桥下严重积水的模拟情况,演示了积水排出作业的全过程 。在城市道路积水深度达到27厘米以上的模拟情景下,良乡排水队队员对内涝积水点进行管控,并采取了道路临时封闭、清除垃圾杂物等措施。
工程抢险车辆演练排水作业 。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良乡排水队负责人表示 :“城市遭到暴雨侵袭,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排水抢险队在城市内涝发生时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要求队员必须快速展开排水单元,铺设排水设备,要快要准 ,保证在雨天操作的高效和安全。”
无人机装备为应急救援助力
演练现场 ,共出动无人机、冲锋舟 、救护车 、大型排水单元、应急通信车等设备二十余台。在受困群众救援的情景模拟中 ,房山消防救援支队 、房山蓝天救援队 、房山天海救援队在崇青水库上架起绳索 ,针对被困孤岛的群众展开救援活动。
救援人员通过绳索横渡水面 。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天空传来一阵机翼转动的声音,无人机从头顶飞过,系着救生圈飞向落水群众点位,并精准投递。这是房山消防救援支队创新的无人机集群救援模式 ,并且在现场配备11架无人机,随队编组行动。
房山区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一级指引员孙相臣介绍 :“无人机集群可以执行侦察、喊话 、照明、抛掷等任务,特别是在救援人员无法靠近的救援点发挥重要作用 。”
房山区消防救援支队使用无人机向“落水群众”投放救生圈。房山区水务局供图
孙相臣介绍 ,空地一体救援是创新的救援模式 ,涵盖了无人机抛投救援 、物资转运、空中喊话等内容 ,“能够做到快速响应、机动高效,同时能够更好保护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救援效率 。”
救援工作的难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现险情的环境好坏。“特别是激流环境下 ,消防救援支队的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这次演练恰好检验了消防支队在防汛工作中的准备,以演促练 ,提升了队伍整体的配合能力。”孙相臣指引队伍 ,在演练现场展示了孤岛 、落水等不同环境下的救援方式 。
演练现场出动的无人机 。房山区水务局供图
随着对讲机里的指令发出,无人机将救援物品投递给落水者 ,而在岸边,已经有医护人员在等待接应,全程不超过三分钟,得到救援的群众被抬上救护车。
将险情排查融入工作日常
洪涝灾害的防御以及防汛工作 ,需要区防汛办(区应急局)统筹指引,气象、水务、住建